北京时间4月1日,军队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范院士的最新研究成果《癌症SLC6a6介导的牛磺酸摄取转化免疫检查点基因和CD8+T细胞中的诱导物耗竭》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这是我校作为《细胞》杂志唯一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的完全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消化内科和西京医院消化内科肿瘤综合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小迪副教授是本文的通讯作者;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卢媛、聂永展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唐都医院消化内科的王新教授是第一作者;曹天宇博士为第一作者;研究生张、和王晨是共同第一作者。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有效延长了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但耐药性仍是胃癌治疗的一大挑战。由于胃癌耐药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方法。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药物治疗前后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发现牛磺酸缺乏是肿瘤免疫逃逸和耐药复发的重要原因,揭示了化疗和免疫治疗之间“双重耐药”的新机制。

-深入分析了胃癌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肿瘤微环境,首次发现牛磺酸转运蛋白SLC6A6在胃癌耐药组织中高表达,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胃癌耐药和疾病进展的新标志物。
——揭示了胃癌细胞通过SLC6A6竞争牛磺酸摄取诱导CD8+ T细胞内质网应激促进ATF4转录的新途径,阐明了ATF4在牛磺酸缺乏下介导CD8+ T细胞免疫检查点表达和衰竭残疾的新机制。
——首次报道牛磺酸“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肿瘤生长,抑制免疫功能正常小鼠肿瘤生长”的现象。研究发现,补充牛磺酸可以特异性地增加肿瘤浸润CD8+ T细胞的数量和抗肿瘤细胞因子的分泌,并提出了牛磺酸的抗癌作用取决于其对CD8+ T细胞的影响而不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新观点。
-发现了化疗药物诱导胃癌细胞SLC6A6升高的调控轴,为多线化疗后免疫治疗疗效下降的临床现象提供了确切的机制解释,为化疗和免疫治疗耐药提供了新的干预靶点。
该团队将进一步推动科学发现的临床转化,探索SLC6A6等分子作为胃癌疗效判断和复发监测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临床价值。研究团队发现,牛磺酸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目前,两项针对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和胃癌新辅助治疗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已在军医大学国家消化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空启动。初步结果表明,牛磺酸联合免疫治疗的干预策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在范院士的带领下,实验室深耕消化系统肿瘤领域30余年,始终致力于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医疗领域。近年来,团队秉承“整体整合医学”的理念,在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耐药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在《《自然医学》》、《临床研究杂志》、《分子癌症》和《科学信号》等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研发出全球首个胃癌基因甲基化血清诊断试剂盒,其对ⅰ、ⅱ期胃癌的检出率比传统蛋白标志物高5倍以上。2020年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已在全国26个省市应用。未来,该团队将继续专注于这一领域。一方面,它将努力产生更多的突破性成果,为促进医院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加强产学研融合,加快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形成新的临床产品和方案。
近年来,在高校系列人才计划、“快手工程”等各类创新计划的引领和支持下,西京医院先后推出多项青年人才培养助推支持计划,分层分类精准资助,助推一系列重点研究项目和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落地。未来,医院将依托创新研究院等平台,推动医工交汇、校院融合,坚持临床与基础研究联合并行,并聚焦前沿热点开展科研探索。
host |空军医大学政治工作办公室
监制| Joe【div】【/div】【div】【/div】帅气
编辑|王志军
编辑|陆【div】【/div】【div】【/div】蒲
作者|沃龙飞【div】【/div】曹天宇
国内首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耐药共识发布!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第2,死亡率第1的恶性肿瘤。我国2020年新发肺癌病例约81.6万,死亡率肺癌病例约71.5万。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占比>80%。近年来,免疫治疗已成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然而,对于一线免疫治疗耐药后的处理策略之前尚缺乏一致性的共识或指南。近日
0评论2024-03-05206
肺癌脊柱转移免疫治疗有新策略,中山医院与上大团队研发出新型纳米颗粒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董健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29.4)在线发表研究成果。该团队联合上大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搭载肿瘤代谢调节多肽R7的缺陷态氧化钼纳米颗粒。这种纳米药物通过联合声动力治疗和糖酵解调节作用,成功重塑了免疫抑制微环境,显著增强了肺癌脊柱转移的免疫治疗效果。肺癌作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晚期患者常常面临骨转移的严
0评论2024-02-19228
免疫逃避“元凶”!复旦大学徐洁杰、郭剑明发文:助力“克服”癌症免疫治疗耐药性
本文为转化医学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Sophia导读:免疫疗法正在获得发展势头,但目前的治疗方法在受益者方面存在局限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ccRCC) 在所有实体瘤中含有最高表达的人白细胞抗原 E (HLA-E),即 NKG2A 的配体。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研究NKG2ACD8 T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作为ccRCC新靶点的潜力。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徐洁杰教授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
0评论2024-02-04257
如何看待肝癌免疫治疗不良反应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机制是药物激活免疫系统,引起免疫系统对正常组织的识别和攻击。通常,不良反应在治疗后的数周或数月内出现,会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其中皮肤、胃肠道、内分泌器官最常受到影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腹泻、乏力等。免疫治疗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其他治疗,3度及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不到3%。且大部分出现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是可逆的,及时处理后能够恢复。
0评论2023-12-27288
什么是肝癌的免疫治疗
肿瘤的免疫治疗,即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作用,激活自身T淋巴细胞,让自身的免疫性T细胞来杀灭肿瘤。这种“借刀杀瘤“的自身免疫杀伤肿瘤的方法,目前在许多瘤种当中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代表着肿瘤治疗领域最前沿最先进的治疗水平。2018年美国詹姆斯艾利森及日本本庶佑两位科学家,因在免疫治疗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在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治疗中,免疫治疗也逐渐崭露头角,尤其是采用免疫和靶向药
0评论2023-12-27239
速愈素什么时候吃最好 免疫治疗可以吃速愈素吗
放化疗过程中,身体会被慢慢消耗掉,如果身体能量跟不上,那么会让身体变得更加消沉。而且身体恢复也会变慢,所以这时候患者要保持营养的补充。建议可以使用这款速愈素来补充身体能量,那么速愈素什么时候吃最好?免疫治疗可以吃速愈素吗?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了解下~
速愈素什么时候吃最好
我们知道速愈素是一种膳食营养补充剂,对于放化疗患者来说能增强体质,改善身体虚脱的问题。怎么吃最好才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点,其
0评论2023-12-25197
中大五院院长单鸿教授团队在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策略优化的PET分子影像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对于CRC患者来说,免疫治疗能通过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控制和缩小肿瘤。但80%的结直肠癌为低免疫原性肿瘤,使得免疫治疗效果相对较差,而化疗能增强肿瘤免疫原性,提高免疫治疗效果,但化疗药物的选择、给药剂量对增强肿瘤免疫原性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化疗后肿瘤免疫原性变化的精准评估将有利于优化联合免疫治疗的化疗策略。在现有的评估手段中,基于
0评论2023-12-19221
封面发文!王红阳院士等最新研究:发现克服肿瘤免疫治疗耐药性组合策略
导读:腺苷 5′-三磷酸柠檬酸裂解酶 (ACLY) 是一种胞质酶,可将柠檬酸转化为乙酰辅酶 A,用于脂肪酸和胆固醇的生物合成。ACLY在许多癌症中上调或激活,抑制剂靶向ACLY有望成为潜在的癌症疗法。然而,ACLY在癌症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仍然知之甚少。12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王红阳院士/杨文研究员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以封面形式发表题为“Inhibition o
0评论2023-12-0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