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专家回溯过去30年全球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死亡负担,7个危险因素或致死亡人数持续上升

2023-05-22 07:301630

记者今天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获悉,该院脑与类脑智能转化研究所、上海市麻醉与脑功能调节重点实验室熊利泽教授团队首次针对全球缺血性卒中疾病死亡负担及其可归因危险因素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和前瞻性预测。

该研究工作系统总结1990年至2019年30年间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的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死亡负担,并前瞻性预测了2020年至2030年间由吸烟、高钠饮食、高血压、高胆固醇、肾功能障碍、高血糖和高体重指数等可归因的7个危险因素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死亡人数将持续上升。

研究结果对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制定有效和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有助于减少缺血性卒中的疾病负担。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神经学》。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有两种亚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70%。缺血性脑卒中因脑血管血栓形成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

熊利泽研究团队系统分析了1990年至2019年30年间,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缺血性脑卒中的全球负担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

研究发现,在较低SDI(社会人口学指数)水平的不发达地区,年轻人缺血性卒中的增加趋势更明显,男性缺血性卒中的死亡负担高于女性,女性下降趋势更明显,这种差异在未来可能会继续增加。

研究团队同时分析了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代谢和行为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吸烟、高钠饮食、高血压、高胆固醇、肾功能障碍、高血糖和高体重指数等7个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上升相关,且死亡负担主要发生在年龄大于80岁的老年患者和SDI水平较低不发达地区。值得注意的是,高体重指数的年轻人群(如20岁-24岁)中缺血脑卒中的死亡负担人数呈增加趋势。

研究进一步预测了2020年至2030年10年间,7个危险因素导致的全球缺血性脑卒中死亡人数情况,将继续增加至490万人。这意味着,控制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便是控制好这7个危险因素。

熊利泽介绍,该项研究工作的发现,对护理资源分配、医疗保健计划,以及需要数据支持的中风初级预防干预措施的发展和实施具有启示意义,主要包括减少代谢危险因素(如血糖和体重筛查和管理)和行为危险因素(如戒烟和改善不良饮食习惯)。

同济大学熊利泽教授为该文主要通讯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范佳慧为该文第一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满秋红教授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索晨教授为该文共同通信作者。

作者:李晨琰 陈霞琼 肖鑫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章【中国专家回溯过去30年全球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死亡负担,7个危险因素或致死亡人数持续上升】由网友joyckiss2000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网友本人,开开保健品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QQ 395997770或作者进行删除。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北医三院团队在JAMA Neurology上发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新研究成果
2024年2月19日,北医三院神经内科樊东升教授团队在神经病学领域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JAMA Neurology)上发表题为“依达拉奉右坎醇舌下片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TASTE-SL随机临床试验”(Sublingual Edaravone Dexborneol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e TASTE-SL Ra

0评论2024-02-21254

从科幻到现实,华山医院开展国内首例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手术
2年前,家住山东菏泽58岁的老张(化名)突发脑梗死。发病时,家属担心手术风险太大,选择保守治疗。急性期治疗后,家属无法接受老张站不起来的事实,四处寻医。然而,1年时间过去,治疗花费巨大,效果却并不理想。老张虽然能站起来了,但患侧的上肢和下肢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到个人生活。老张变得沉默寡言,不爱笑,脾气暴躁。遇见·有一线希望就试试吧2022年9月,家属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复旦大学

0评论2023-11-12204

仁济医院管阳太团队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治疗靶点
近日,脑血管病领域权威期刊Stroke在线发表了我院神经内科管阳太课题组的原创性研究论文《M2小胶质细胞外囊泡miR-124通过AAK1/NOTCH调控卒中后神经干细胞分化》(M2 microglia extracellular vesicle miR-124 regulates neural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ischemic stroke via AAK

0评论2023-09-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