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双脑中心高志华教授团队在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题为 "Microglia modulate general anesthesia through P2Y12 receptor"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小胶质细胞通过P2Y12R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调控全身麻醉中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了小胶质细胞的新功能。

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GA)诱导可逆的意识和痛觉丧失,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外科学手术及相关医学检查,极大地缓解了病患痛苦。尽管全身麻醉在医学的使用已有170年历史,其神经生物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已知全身麻醉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神经元上的相应受体,如GABAA、NMDA、β2A受体等,诱发脑内神经元的普遍低活动状态,因此有关麻醉相关的机制研究一直以来都主要聚焦于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是脑内主要的免疫和稳态调控细胞,除了免疫应答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神经调控作用。近期有研究发现,进入全身麻醉后,脑中小胶质细胞呈现出更加活跃的状态,表现为突起的活动范围扩大、运动速度提高等。然而,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小胶质细胞参与发挥怎样的功能知之甚少。
在本研究中,团队研究人员利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1 receptor,CSF1R)的抑制剂清除脑中小胶质细胞后,发现缺失了小胶质细胞的小鼠会提前从麻醉中苏醒(图1)。进一步结合脑电记录和翻正反射等分析方法发现,小鼠缺失小胶质细胞后,对全身麻醉剂的敏感性降低,表现为麻醉深度的降低和提前苏醒(图1)。

图1.小胶质细胞清除促进小鼠从全身麻醉中苏醒
除意识丧失,全身麻醉还伴有镇痛作用和机体核心温度的降低。团队成员使用小剂量氯胺酮进行镇痛实验,发现小胶质细胞的清除显著削弱了小剂量氯胺酮的镇痛效果、以及缓解全身麻醉诱导的核心温度降低现象(图2)。

图2.小胶质细胞清除降低麻醉的镇痛效果及核心温度降低现象
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药理阻断和基因敲除手段发现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表达的P2Y12受体是小胶质细胞调控麻醉的关键靶点,阻断或敲除P2Y12受体也会显著减轻小鼠对麻醉的敏感性,加速麻醉苏醒。该工作首次发现小胶质细胞是全身麻醉的重要参与者,丰富了小胶质细胞在非病理条件下的新功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全身麻醉新的神经调控机制,并鉴定了参与全身麻醉的重要新型分子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图3)。

图3.模式图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高志华教授和段树民院士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双脑中心曹克磊博士为第一作者,邱礼耀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此外博士生陆轩、吴炜滢、胡亚玲、蒋超、罗宇翔、王芳,本科生赵予晴、王泽玺等也做出重要贡献。研究工作得到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徐晗教授和马欢教授、浙江大学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奚望教授、复旦大学张智教授、南昌大学彭吉云教授、杭州城市大学曾玲晖教授等合作者的大力支持。本课题受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资助。
床位1000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莫干山院区来了
近日,我委收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关于设置莫干山院区的申请,现将该医疗机构设置有关情况公示如下:类别:专科医院名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莫干山院区选址:德清县康乾街道金鹅山村经营性质:政府办非营利性床位(牙椅):1000张(23张)服务对象:社会诊疗科目:预防保健科 /内科(对内服务) /外科;肝脏移植项目;肾脏移植项目;心脏移植项目; /妇女保健科;青春期保健专业 /儿科(小儿感染性
0评论2024-03-14336
发挥致癌作用!浙江大学梁廷波团队:发现“癌中之王”胰腺癌最新靶点
导读: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由于血管发育不良和结缔组织增生而缺乏营养的肿瘤。2月24日,浙江大学梁廷波团队在期刊Cell Death Discovery上在线发表题为“ALYREF-JunD-SLC7A5 axis promotes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rogression through epitranscriptome-metabolis
0评论2024-02-26176
“高通量、高灵敏度”!浙江大学郭国骥、梁廷波等发文:公布新型单核总RNA测序方法
导读:肿瘤异质性及其驱动因素影响肿瘤进展和癌症治疗。单细胞RNA测序用于研究肿瘤生态系统的异质性。近日,浙江大学郭国骥、梁廷波等研究人员在权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Pan-Cancer Single-Nucleus Total RNA Sequencing Using snHH-Seq”的研究论文,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的方法snHH-seq,该方
0评论2023-11-29141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与浙江大学医学院深化共建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11月6日,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签订《深化合作共建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框架协议书》,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原行政隶属关系、医院资产、人事隶属关系和财务管理体制不变,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按“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与浙江大学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实行同质化管理。杭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方毅,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晓明出席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坚持“高
0评论2023-11-13181
浙江大学揭示了肥胖的新机制——“抑食”神经元罢工
当下社会物产丰盈,高热量食物琳琅满目、极易获取,使得肥胖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肥胖症会增高其相关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发病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因此,肥胖已经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公众健康问题之一,而治疗手段相对有限。虽然有研究表明通过改变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可以进行体重控制,但这类人群体重往往在5年内发生反弹。这可能与高热量食物不仅影响体重与代谢,也对中枢神经系统造
0评论2023-11-02151
浙江大学胡海岚团队发文,揭示解脱快感是一种天然抗抑郁的韧性机制
人类的情绪有一种神奇的特性:一种强烈情绪的结束时会自然伴生另一种相反的情绪。心理学家Solomon将这一特性归纳为“动机的对立过程理论”(opponent-process theory of motivation),并且认为这种对立过程将促进形成新的动机行为1,2。例如,成瘾者在毒品的强烈快感消退后,会陷入十分痛苦的戒断状态3-5。对于这一“快乐之后的痛苦”现象,学界已经在神经环路和分子机制方面取
0评论2023-09-30151
浙江大学揭秘“铁死亡”促进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新机制
近日,浙江大学张红河、徐恩萍共同通讯在《Cell Reports》上发表题为“AMER1 deficiency promotes the distant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by inhibiting SLC7A11- and FTL-mediated ferroptosis”的研究论文,阐明了AMER1介导铁死亡和癌症转移之间的串扰机制,为治疗AMER
0评论2023-09-17192
国际眼科科学院主席 RL Abbott 教授出任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名誉院长
国际眼科科学院主席美国眼科学会前任主席世界顶尖眼科专家Richard L. Abbott 教授正式受聘担任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名誉院长及AOPR期刊共同主编!9月5日下午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教授浙大二院院长王伟林教授眼科医院院长、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为 Richard L. Abbott 教授颁发聘任证书聘任仪式由眼科党总支书记申屠形超教授主持Richard L. Abbott 教授接受聘书Richa
0评论2023-09-06146
浙江大学医学院团队发现具有多重m6A调节功能的YTHDF2是细胞凋亡和细胞铁死亡的“分流器”
表观修饰的调控是机体与环境危害因子互作的主要应答机制之一。机体在生存环境变化刺激下能够通过改变组蛋白和DNA修饰等表观因子改变基因表达水平以应答当前的环境刺激。RNA 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是真核细胞mRNA上最丰富的修饰,和组蛋白/DNA修饰类似,也能迅速应答环境刺激,并在机体与环境危害因子的互作调控上扮演关键角色,继而影响关键基因的表达和细胞稳态,因此“m6A-环境压力应答”成为一重要
0评论2023-09-01157
Science丨 浙江大学发现肠道菌群调控脂质代谢新机制
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代谢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肠道菌群的缺失或紊乱严重影响宿主对食物中多糖的分解、脂质的吸收,导致肝脏及脂肪组织功能失调,诱发肥胖、脂肪肝、2型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病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尽管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稳态间的紧密联系已经被大量研究证实,但是肠道菌群调控宿主代谢的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2023年8月25日,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王宇
0评论2023-08-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