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Nature子刊】重大进展!中山大学发现“癌中之王”胰腺癌转移的调控新机制

2023-05-21 17:301760

导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的预后进展落后于许多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进展。尽管SUMO通路在PDAC中的关键作用已经阐明,但潜在的分子驱动因素尚未完全清楚。

日前,中山大学殷晓煜、倪绪皓及赵蔚在知名期刊《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上发表了题为“SUMO specific peptidase 3 halts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metastasis via deSUMOylating DKC1”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SUMO特异性肽酶3通过去SUMO化DKC1阻止胰腺导管腺癌转移。

64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8-023-01175-4

研究背景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是最常见的胰腺癌,其5年总生存率(OS)较差(约为9%),成为癌症相关死亡的常见原因。手术切除仍是PDAC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确诊时只有20%的患者有手术机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尽管诊断方法、围手术期管理、放疗技术和全身治疗的进步丰富了PDAC治疗的武器库,但仅取得了适度的进展。因此,寻找提高PDAC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翻译后修饰(PTMs),包括磷酸化、甲基化、泛素化和SUMO化,在调节蛋白质的成熟、降解、结构形成和亚细胞分布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丰富蛋白质功能和调控网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SUMO通路在介导肿瘤进展中的作用被广泛报道。在PDAC中,SUMO通路被报道与MYC过度激活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此外,在PDAC中研究了一种新的靶向SEA的SUMO抑制剂的治疗潜力,结果表明抗肿瘤免疫是通过减弱SUMO途径引起的。然而,SUMO介导的促肿瘤作用的详细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伪尿嘧啶合成酶(DKC1)基因最早在先天性角化不良症(DC)中被发现。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DKC1的失调与脑、肺、乳腺、肝、结肠等多种人类癌症患者的肿瘤生长转移及预后有关。

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体内转移模型筛选SUMO特异性蛋白酶,确定了SENP3是PDAC的转移抑制剂。此外,SENP3在PDAC组织中的表达降低,与患者预后良好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DKC1过表达可能会破坏SENP3的抗转移作用,高水平的DKC1预示PDAC患者预后较差。

研究过程

虽然SUMO通路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的重要作用已在几篇文献中得到证实,但SUMO介导的调节的分子驱动因素仍未完全了解。研究人员进行了shRNA筛选,以确定可以调节PDAC转移的候选基因。为了进一步证实研究结果的临床重要性,研究人员使用在线GEPIA2数据集分析了每种特异性肽酶(SENP)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只有SENP3与PDAC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有利的结果可能归因于SENP3表达较高的患者的基因突变(如KRAS和TP53)负担较低。

接下来,研究人员尝试确定SENP3蛋白在人类PDAC组织微阵列(TMA)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IHC)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PDAC标本中的SENP3蛋白表达下调。同样,研究人员也通过免疫印迹法测定了PDAC和配对的中心非肿瘤组织中的SENP3水平,发现PDAC中SENP3的表达明显降低。此外,与对照组相比,IHC评分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好。综上所述,SENP3可能在PDAC患者中发挥保护作用。

为了揭示SENP3及其酶活性在PDAC进展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建立了稳定的野生型SENP3过表达(wt-oe) PDAC细胞。为了进一步确定SENP3在体内对PDAC的抗转移作用,研究人员将PDAC细胞(内源性表达空载体或野生型SENP3或突变型SENP3的Patu-8988t细胞)原位注射到裸鼠胰腺。研究发现,SENP3在体内和体外都能抑制PDAC转移,这取决于其在SUMO系统中的酶效。

640

野生型SENP3抑制PDAC转移

当野生型SENP3在这些sh-DKC1细胞中过表达(S3-oe)时,这两种携带SENP3-oe的sh-DKC1细胞之间的转移没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SENP3以依赖DKC1的方式对PDAC进行调节作用。

为了验证MS结果,研究人员转染了带有flag标记的SENP3和ha标记的DKC1结构。接下来,研究人员开始研究DKC1是否可以被SUMO化。研究人员还试图评估SENP3是否可以逆转DKC1的SUMO化。之后,研究人员试图确定DKC1中受SUMO化影响的潜在靶点。

与其他类型的翻译后修饰类似,SUMO化的结果是底物特异性的。为了证实SENP3的功能是通过降低DKC1的表达和消除snoRNP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发挥的,研究人员在SENP3表达增加的细胞(S3-oe)中过表达野生型DKC1 (S3-oe+ D1 wt-oe)或SUMO化抗性DKC1 (S3-oe+ D1 mut-oe)。

为了更好地表征DKC1在PDAC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在上述组织微阵列中检测了DKC1的蛋白表达。研究结果意味着SUMO化的DKC1可能发挥更强大的促肿瘤作用。

研究意义

总之,本研究揭示了先前未发现的SENP3在PDAC中的作用。研究发现SENP3在PDA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并与PDAC患者良好的预后相关。此外,在PDAC细胞系中,SENP3的过表达降低了体内和体外的侵袭能力,这取决于其催化活性。从机制上讲,SENP3与DKC1相互作用,并介导该蛋白在三个不同赖氨酸残基上的去SUMO化。

研究还证实,DKC1能够逆转SENP3的抗转移作用,并与PDAC患者较差的预后相关。有趣的是,在SENP3低表达的患者中,DKC1不同表达的患者预后无差异。因此,这些发现强调了SENP3/DKC1轴在PDAC进展中的关键作用。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8-023-01175-4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免责声明:本文章【【Nature子刊】重大进展!中山大学发现“癌中之王”胰腺癌转移的调控新机制】由网友joyckiss2000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网友本人,开开保健品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QQ 395997770或作者进行删除。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调节“癌王”转移!四川大学发现胰腺癌转移最新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
本文为转化医学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Rainbow导读:胰腺癌已成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3月5日,四川大学朱青、韩俊宏共同通讯在期刊《Oncogene》上在线发表题为“tiRNA-Val-CAC-2 interacts with FUBP1 to promote pancreatic cancer metastasis by activating c‑MYC t

0评论2024-03-06161

发挥致癌作用!浙江大学梁廷波团队:发现“癌中之王”胰腺癌最新靶点
导读: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由于血管发育不良和结缔组织增生而缺乏营养的肿瘤。2月24日,浙江大学梁廷波团队在期刊Cell Death Discovery上在线发表题为“ALYREF-JunD-SLC7A5 axis promotes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rogression through epitranscriptome-metabolis

0评论2024-02-26174

重大进展!沈柏用、陈赛娟、方海、印彤团队发文:首次将临床蛋白组学用于“癌王”胰腺癌临床诊疗
导读:辅助化疗有益于切除胰腺导管腺癌 (PDAC) 患者,但术后患者的身体状态受损可能会阻碍依从性。需要确定快速辅助治疗候选者的生物标志物。2024年1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胰腺中心-上海市胰腺肿瘤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沈柏用教授,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陈赛娟院士、方海教授、印彤教授团队,及长海医院金刚教授、上海肿瘤医院施思教授团队合作,在 Nature Medicin

0评论2024-01-31164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发现胰腺癌早期防治策略相关证据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陈杰教授团队在Modern Pathology(中科院一区)上发表论文,团队对13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免疫微环境进行分析,通过重要细胞和分子的改变揭示了该肿瘤免疫特征的组织学亚型异质性,为胰腺癌早期防治策略提供了新的证据。该研究得到了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经费的支持。胰腺导管腺癌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类型,有三种常见的前体病变,包括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

0评论2024-01-30195

国家癌症中心胰腺癌单病种质控委员会成立
12月17日,由国家癌症中心指导,天津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国家癌症中心胰腺癌单病种质控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天津胰腺肿瘤多学科诊疗高峰论坛在天津召开,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胰腺癌规范化诊疗,提升我国区域间胰腺癌同质化诊治水平,分享胰腺肿瘤领域最新临床和科研成果。国家癌症中心胰腺癌单病种质控委员会正式落户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将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胰腺肿瘤专科建设提升临

0评论2023-12-22161

术前新辅助治疗对胰腺癌带来哪些改变?肿瘤医院破解“癌王”新辅助疗效秘诀
10月17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虞先濬、施思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破解了“癌王”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秘诀:胰腺癌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胰腺癌出现了由“冷”变“热”、由“糖”转“脂”的状态改变。此外,靶向新辅助治疗后上调的代谢免疫关键分子CD36(白细胞分化抗原36),可以显著提升胰腺癌治疗效果。该项研究揭示了新辅助治疗在胰腺癌微观层面产生的作用和机制,证实靶向CD36可以显著促进抗肿瘤免疫

0评论2023-10-23165

恶化最快的三大癌症,脑癌/肝癌/胰腺癌
恶化最快的三大癌症给生命健康带来威胁,这些癌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极易恶化并且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为了更好地了解恶化最快的三大癌症,下面将对这些癌症进行分点介绍。 恶化最快的三大癌症 1.脑癌 脑癌是恶化最快的一种癌症之一,通常情况下,脑癌患者往往在患病初期出现头痛、癫痫等不适症状,进而影响全身健康。脑部肿瘤压迫到哪里的神经哪里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一旦出现明显的症状通常都已经是晚期,治愈率非常低。

0评论2023-10-12122

协和团队发明可抑制胰腺癌进展和转移的新型水凝胶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薛华丹、金征宇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Today(中科院一区,IF:17.4)上以原创性论著形式发表了关于近红外光热免疫治疗胰腺癌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针对胰腺癌特有的肿瘤微环境,研发了一种新型、可注射的水凝胶。动物模型证明,该新型水凝胶可通过快速的局部光热治疗作用消融肿瘤细胞,调节机体免疫,有效抑制胰腺癌的进展和转移。本研究得到

0评论2023-10-09128